新华时评:大师远去,留给我们什么
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:大师远去,留给我们什么
新华社记者姜伟超
盛中国、单田芳相继离去,引发人们的追思与怀念。有人评价“大师已去,妙音犹存”,有人感叹“大师言归正传,下回再无分解”。这是对大师风范及大师作品的肯定,更是公众在互联网碎片文化和快餐娱乐的喧嚣中,对经典作品和大师品格发出的渴求和呼唤。
盛中国,阳春白雪,殿堂艺术的巅峰;单田芳,下里巴人,市民艺术之典范。梁祝化蝶而去,人们的思绪仍会伴着乐曲的馨香翩翩起舞;下回再无分解,但一个个故事广博而不浅薄,如绵绵善意,流淌于岁月长河。在他们的艺术生命里,没有一朝成名,也没有一劳永逸,有的只是十年磨一剑的永不止步和业精于勤的水滴石穿。大师二字道出了人们的敬重,彰显了刻苦钻研、严谨治学、淡泊名利的卓越品质,及不受环境所扰、不为世俗所动、不被利益所诱的高尚德行。
互联网时代,文化传播速度更快、范围更广。面对“十五秒成名”的“圈粉无数”,有公众哀叹:盛中国、单田芳故去,可供敬仰的大师越来越少了。是的,既然“速成文化”“快餐文化”可以一夜暴富,谁还愿意躬耕艺海、专心致志、持之以恒?“流量经济”风潮下,我们该不该有所坚守,又该如何坚守?这是大师远去的背影留给我们关于艺术的时代之问。
说到时代,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既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。我们的精神高地需要大师作品当标尺,我们的心灵之塔更需要大师品格做支撑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,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一边叩问世间百态、一边描绘沧海桑田的黄钟大吕来震烁奋进的精神,需要弘扬民族文化的超凡之音烛照我们前行的方向,更需要可供后人咀嚼品味的经典之作来铭刻我们探索的足印。
凡被后世铭记的文艺家,无不是怀着对人民真挚、彻底、持久的爱,在对“为了谁、依靠谁、我是谁”的不懈追问中,倾其一生用时光雕刻自己,用生活磨砺自己,成就了艺术,升华了艺德,陶冶了大众。盛中国先生说过,“活得要让别人需要你、尊重你,死后别人能记住你,任何立在外面的碑都是可以打倒的,立在人们心中的碑打不倒。”这个“别人”不是别人,就是人民!为了人民,文艺工作者唯有耐得住寂寞,俯得下身子,才能拿出无愧时代的作品。
百花齐放,放的要是“花”;百家争鸣,鸣的应是“家”;“呛啷啷”出鞘的得是一口宝刀。
大师远去。欲之后事如何,须看我辈分解。
面对违规学生 教师缘何不敢管、不能管、不
海南省长沈晓明:把资源留给后人也是政绩
姑父一巴掌扇倒两岁半幼童被行拘,“一家人
人民日报海外版:中朝加强战略沟通意义重大
新华社评论员:感悟“千年第一思想家”的真
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!薇娅偷逃税款被罚再敲
胡星斗:推行免费医疗及“三免”时机已成熟
三亚学院校长陆丹:创办一所大学 读懂这个
中国“一箭五星”成功发射“珠海一号
千年古县东阿发展“绿色经济” 激发
“潜龙三号”试验性应用首潜归来 带
中国各地盆景大师携精品上海竞艺 流
10月新规来了!事关身份证、车子、电
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完成首个航道主
北京一律所发文拒聘川大毕业生,第三
代理商揭秘张庭公司套路:把代理商称